2013年6月30日星期日

沉默就是懦弱(陶傑)

沉默就是懦弱(陶傑)

教育是很艱巨的事業,不但課本知識,還有做人的宗旨和道理。
中國文化有許多自打嘴巴的成語,身為教師,年紀太輕,也不懂得如何教小孩分辨。
譬如,有說「打鐵趁熱」,做事不要拖,一旦決定了,勿失時機。但是另有一句,叫做「事緩則圓」,那麼做事應該快速,還是該審慎呢?
孟子說,大丈夫要捨生取義,但「民間智慧」說:「螻蟻尚且偷生」,那麼做人應該挺身而出,還是該做縮頭烏龜呢?
即使在英語世界,也有矛盾的智慧:有說「沉默是金」(Silence is gold),但美國演員兼編劇家費恩斯坦說:「不要被欺侮而沉默,不要讓自己成為犧牲品,不要讓別人度身訂造你的生命,不要讓別人來定義你自己。」(Never be bullied into silence. Never allow yourself to be made a victim. Accept no one's definition of your life; define yourself.)
如果要說明什麼是「美國精神」,這句話是首選。在強權的欺凌之前,不可以沉默。你不說話,並不是留白,也不是含蓄,更不是高深,因為你留白了的空間,邪惡的人絕不會跟你客氣,牠們會一哄而上來填滿。
沉默一時或可偷生,但對方終將得寸進尺。你的忍讓,欺凌你的人決不會尊重,只會視為其欺凌之得逞。古往今來有太多的笨蛋,無辜用人頭做了祭壇上的供品。生命是你的,個性也是你的,不由任何外來的權力為你像工廠流水作業一樣,造出千萬副一樣的iPhone,外形和功能,全都一個樣。
在喧譟的時代,選擇沉默,沉默即是超然和智慧。但在暴力和欺凌的環境,還保持沉默,尤其以「理性」、「包容」的託詞狡遁,則沉默的人無異幫兇。沉默是美德,還是罪惡,一點也不難分別。在一個愚昧的城市,你不甘於沉淪;在生死關頭,為了你的下一代,你要選擇。
 

2013年6月19日星期三

在港人哀回歸中他們慶祝歡呼(李怡)

在港人哀回歸中他們慶祝歡呼(李怡)


中共十一國慶日,網上有人稱為國殤日,因為自中共建政以來,據中共自己的計算,也有數千萬人非自然死亡,稱為國殤日並不過分。
自從03年五十萬人大遊行開始,香港7.1回歸日也漸變成港殤日了。每年這一天香港市民的大遊行不是慶回歸,而是哀回歸,除了表達種種對特區政府的不滿和訴求之外,近年更大量出現懷念港英時代的龍獅旗。龍獅旗緬懷過去,也是對回歸的哀悼。

往年7.1,特府上午搞升旗禮、酒會,左派社團(也就是所謂愛國社團)也在上午搞慶回歸,巡遊;到了下午,就是充滿憤怒、不滿、哀傷的遊行。今年左派宣佈慶回歸活動,改為下午在18區及添馬艦舉行嘉年華,並發動近千商戶在當日下午2至5時、即遊行期間以低至五折優惠價「搶客」。

是「搶客」嗎?據慶典委員會主席鄭耀棠說,參加不同活動的人有不同理念;發動各業減價的工商聯會長李鋈麟說,即使參加遊行最多人的一次也只是50萬人,另外650萬港人要開心(慶回歸)要消費,故提供優惠。姑且不論不參加遊行的市民是否都歡天喜地慶回歸,就像吳克儉說不參加反國教的市民都支持國教一樣,鄭、李顯然都把遊行示威的市民排除在他們慶回歸和在當日幫襯減價商戶之外了。換句話說,意義不在「搶客」,而是在你們感到哀傷的時刻,來慶賀歡暢,就如同在人家辦喪事的時間場合飲酒慶祝歡呼一般。

回顧三十年前的香港,那時香港在亞洲四小龍中居於首位,在香港居住的人,不管是不是本地人,都有法律權利,享受這裏的清廉、高效率、低稅、做任何事都守規矩而且方便,這裏是具有高度現代文明的地方。我們作為香港人,在世界任何地區的人面前都以香港為榮,更別說是在兩岸中國人面前了。可是今天,香港人的自豪感已消失。

行騙長官在美國接受訪問,被問及斯諾登之事,他竟七次以「不評論個別事件」作答,使香港人蒙羞,也揭穿了所謂港人治港的真面目,作為香港特首不僅是不懂得應對,而且是不敢面對問題。他至少可以像在倫敦訪問的曾鈺成那樣,說如果美國向香港提出引渡要求,本港會依法辦事吧,儘管也是答了等於沒答,但至少不是重複一句「不評論」使人覺得是廢人。

我們看到香港曾以為驕傲的廉政公署,竟出了一個前專員湯顯明,他像是宿醉未醒地在鏡頭前吞吞吐吐解釋他任內的吃喝宴請收禮。我們看到陳茂波經營劏房、林奮強稅前賣樓,張震遠被調查,行會成員有哪一個值得尊敬?有誰站出來比較像樣?機管局連爆醜聞,屋宇署處理唐英年僭建和梁振英僭建大細超。你不能怪公務員在加薪問題上討價還價,除了錢之外,有甚麼使他們覺得在這樣的政府領導下服務有意義、有尊嚴、值得付出?

香港這十六年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飽受大陸的侵蝕,生活空間被湧來的蝗蟲擠壓,大陸旅客在其他地區包括台灣還有所收斂,但在香港自由行則肆無忌憚,香港本地旅行社受外來客欺凌。

去年更出了一個大話精特首,他樣樣都說關顧港人,但樣樣政策都是向大陸傾斜,即使所謂港人港地政策,以超高價投得土地的也是中國國企。原來港人港地是讓港資卻步,而讓可以不計成本的國企佔商機,將來建成樓宇的售價也是大多數港人買不起的超高價。

大多數香港人對現狀已忍無可忍了,自豪感的消失刺激了自主意識的持續上升,7.1上街哀回歸是爭取自主的廣泛動員,上街人數說不定會破紀錄。以慶回歸來同哀回歸打對台的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席團,除了籌委會名譽主席有唐英年之外,全都是所謂愛國社團,建制派頭面人物幾乎見不到一個。對於一些參加這場在喪事中歡唱的藝人,和提供優惠的商戶,許多網民的留言都說要記住他們的名字,以後會好好招呼他們。


李怡

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神奇的香港六四 林濁水

神奇的香港六四 林濁水

1989年才600萬人口的香港,竟為幾千公里外發生在天安門的事,街頭蜂湧出超過150萬人的聲援人潮,實在難以想像!



更難想像的是,六四屠殺,當年雖然震驚全球,但如今已經都過24年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大陸,台灣,老早已沒有人會再談到它時,香港年年都持續還有幾萬人聚集在維多利亞公園足球場上燃點燭光紀念,而且時光愈加飛逝,規模竟愈是愈宏大,2012年竟增加到了18萬人,這些使我年年都感受到新的驚奇,今年當然不可能例外。

六四在中國是禁忌,香港「民主派」偏偏非年年都去大大地挑釁禁忌不可,北京的感受可想而知。民主派甚至在議會中提案平反六四,北京賴以對抗的是「建制派」的保皇黨,今年很特別,要香港人不要太去管六四的,增加了一個有力的生力軍,那就是寫了香港暢銷書<香港城邦論>的名學者陳雲,他當然站在北京的對立面,他的「城邦論」也很得到呼應,但他對年年辦的六四紀念活動有意見。
陳雲。

1993年,距六四才4年,6月5日,我到了香港,在車上看到街上四處掛著零亂的布條,好奇地問香港朋友怎麼回事,他說昨天六四遊行啊,語氣很怪我香港這麼大的事我卻不關心,我幾分心虛地回答一聲哦。

第二年四月我又到香港一趟,同樣在車上,我滔滔地向他說那時正在台灣被吵翻天的千島湖事件,說事件中24名台灣觀光客及8名船工導遊遭到搶劫,並被兇手燒死,說了一半我發現香港朋友靜靜地聽,但那是基於禮貌而不是專注,這次該我怪他台灣這麼大的事,香港人卻漠不關心了。

兩番事件,一番對照,感受很深:

六四遠在北京發生,香港人卻認為那是「我們的事」,而更鄰近的台灣人在只有到北京一半路程的千島湖出的事則否;相同的,台灣人對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和千島湖上罹難的雖然都素昧平生但仍清楚地區分出一件是「我們的事」,一件不是。

經過歷史的鋪排,同樣是華裔,同樣是「我們」兩個字,香港,台灣界定起來竟完全不同,彊界分明。

香港人把六四當自已的事是因為香港人認為自己和中國同一國,套用中共近幾年來愛用的詞來說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台灣人對六四無感則是因為台灣人「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和香港人不同,自認為是「台灣人」,不和中國一國。

六四,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共的禁忌,香港年年大規模紀念六四,北京的觀感當然是可想而知;然而台灣對六四無感,對見面時「台灣同胞」不離口的北京恐怕也不是值得高興的事。現在陳雲主張香港不必太管六四的理由正是這樣的:「這是大陸人自己的事」,他呼籲香港人「不要一心將香港和中國的命運綁在一起」。

香港年年的六四紀念是簡稱「支聯會」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辦的,去年燭光晚會達空前18萬人,可以說民氣達到了最頂峰,沒想到今年辦「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平反六四,永不放棄」活動竟在陳雲領導「本土派」民主人士批判之下,改了名,拿掉了「愛國」的號召只剩「平反六四,永不放棄」。另外還有本土派人士準備發動杯葛六四燭光晚會。

看來,隨著時光流轉,回歸愈久,香港本土派的「命運共同體想像」愈來是愈和「愛國者」想像的不同了,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因為「愛國己經被強烈主導到愛黨的方向了」,愛國等於愛黨這令人反感的事,在台灣也曾風行很久,所以台灣並不陌生,但,問題就是這樣簡單嗎?

台灣的命運共同體想像是想像自己是一個主權國家;這幾年在香港沛然而起的「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認同」想像的,邏輯上應該也是「一邊一國」,但一邊一國只是夢想還是願望難以分辨;支聯會想像的是中港命運共同,是一國,而且似乎是終局要發展到「在民主體制下的一國一制」;至於城邦論,最有趣,陳雲說城邦論反對港獨,但主張民主,本土主義,是真正的「一國兩制」。

看來,小小香港,面對中國陰影下自己的命運,他們想像到的突圍途徑真是比台灣更複雜。民主派的主張,到現在的發展已經很神奇了,有的志向難以想像的偉大,有的非常謙卑,但似乎全不中北京的意;至於未來,再多些預料之外的事發生我們恐怕也不必太驚訝。但說這很神奇貼切嗎______那應該是燦爛無比,向上帝借來時間的東方之珠最深沈的悲傷吧。

但無論如何,還是且先看看六四,今天的晩會再說吧,不管如何,燭光將燦爛如昔。

2013年6月8日星期六

打破無基礎的大中國建設小中國(李怡)

打破無基礎的大中國建設小中國(李怡)

李卓人為支聯會的「愛國」主題作解釋,說他們的「愛國不是指現政權的中國,而是追求未出現的民主中國」。他顯然沒有看到已有一個民主中國出現了,就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

台灣現在無疑是獨立政治實體,國際社會也接受這個身份,世界各國給台灣護照免簽證的國家共132個,中國大陸就少得可憐了。

台灣近四十年的政治發展,絕對不僅僅是蔣經國的開明政策帶來的,而是台灣民主人士的爭取和思維的改變導致的。大約40年前,筆者主編《七十年代》月刊,與留美的以至台灣本地的台籍人士多有接觸,他們大都反國民黨專權統治,但他們基本上不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當時台灣的制式小學作業本,在封底都印有兩行字:「當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因此台灣人從小受教育就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他們的中國是涵蓋大陸的。這些反對國民黨專權的台灣民主人士,當初對許多事情都從國民黨宣傳的反面去理解,因此也一度認為中共政權是支持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政權。當時有多批台籍人士去大陸,途經香港時筆者也有接觸,在大陸周恩來接見他們並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想法。不過,中共的對台政策始終離不開唯我獨尊的大一統的思維,爭取與國民黨接觸是中共對台工作主要方向,因此台灣民主派就無法視為同路人了。隨後,文革權力鬥爭的殘酷面相暴露,中共專制程度比國民黨猶有過之,台灣民主派知道只能靠自己爭取民主了。

兩岸開放往來,台灣人對中共政權和大陸人有了親身了解,加上中共在國際上一直打壓台灣,台灣民主運動遂與中共徹底切割。千島湖事件,讓台灣人見識中國是如何專制獨裁不顧人民死活的國家,李登輝於1996年實施總統直選時,中共在台海進行導彈演習相威脅,2000年陳水扁參選總統時,中共繼續以文攻武嚇警告台灣人民不要投票給民進黨。中共的舉動和大陸的實況,促使台灣主體意識大大提升。李登輝的「兩國論」奠定台灣的主體意識,接着在李登輝主政後台灣人兩次投票選了民進黨人當總統。至此,台灣的民主已不可能走回頭路了。
有大陸民主人士在訪台時,對在黨綱上列明獨立取向的民進黨人士說:大陸不民主,台獨不可能;大陸民主了,台獨沒必要。民進黨人士的回應是:大陸不民主,統一不可能;大陸民主了,統一沒必要。

把台獨代入香港民主,將統一套入為融合,會是大中華派和本土自主派的分野嗎?
香港獨立無論從國際條件還是大陸政情民情來看,在可見將來都不可能。即使台灣實際上已等於獨立,但仍不能不假惺惺抱住「一個中國」的名號。但自主意識是爭取民主的唯一出路。有自主意識中共才會有所顧忌,近年中共對台灣是連統一都盡量少提了。
毛澤東1920年在長沙從事「湖南自治運動」,他反對湖南軍閥提出的「湘人治湘」,力主「湘人自治」,他在長沙《大公報》寫了十二篇文章,其中發表在1920年9月5日的文章說:「中國四千年之政治,皆大架子大規模大辦法。結果外強中乾,上實下虛,上冠冕堂皇,下無聊腐敗……。凡物沒有基礎,必定立腳不住。政治組織以社會組織為基礎,無社會組織決不能有政治組織。有之只是虛偽。大國家是以小地方做基礎。」「所以中國之事,不能由總處下手,只能由分處下手……謀之總,謀之上……是中國四千年來的老辦法。結果得了一個『沒有中國』。現在唯一的辦法,是『打破沒有基礎的大中國建設許多的小中國』。」
毛澤東晚年雖變成一個大怪物,但他年輕時寫的這些文章確實擊中中國政治要害,對中國今天仍適用,因為中國至今都沒有變。
台灣現在是建起了小中國,香港原來在《基本法》規範下也可以建起小中國,但在專權政治的「一國」之下,香港這個小中國迭遭破壞。「愛國」、「追求未出現的民主中國」,無視台灣已建起的小中國,都是「謀之總、謀之上」的大一統思想,實際上是希求從上而下恩賜民主的意識。
香港人要紀念六四嗎?要關心李旺陽之死和大陸維權人士處境嗎?要。但無論本土派和大中華派的出發點都應該一致,就是反暴政,爭民主,是維護《基本法》,建設香港這個小中國。

李怡

2013年6月2日星期日

愛國不愛黨何苦呢!

愛國不愛黨,這是愛國民主人仕經常說的,愛國有很多VERSION這是為他們為自己的愛國下的註解!

歷史上,愛國的後果並不是正面,日本明治維新時有很多愛國志士,他們的愛國亦產生了強大的民族主義思想大和致上後患無窮,德國在一戰後,被納粹黨的鼓動下,把愛國推到極致,人民普遍接受了愛國主義,最後他們不要民主並且發動侵略戰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搞的法西斯政黨也沒有強調愛黨,可是法西斯卻把國家的位置放到最大,把自己形容為國家的代理人,你要愛國服務國家先要為政府服務,把個人的權益放到最低,當時這些地方的人民很多都是愛國,最後變成愛國賊!毛澤東建政後,很多海外的華僑歸國,他們愛共黨嗎,不完全是,但是他們肯定愛國,有些帶著原子強的技術回共產中國,協助共產中國製成原子彈,他們愛國嗎,當然愛國,卻帶來了無限危險,東南亞華僑因愛國回紅色中國,結果被批鬥致死!

愛國民主派支持者有部份敢擊雲字一族是法西斯種族主義,雲字一族現在不是當政者,批評者擔心將來會有種族屠殺,其實愛國民主派現在也不是當政者,他們當政後會否變成國家主義者,沒有人知道,但是大中華派這樣指責雲字一族,為何又不能同樣擔心自己的愛國觀念會變成明天的忘我愛國呢?

中共現在行不是共產主義了,只是以國族先行的國家獨裁主義,假如明天習總宣佈中國共產黨放棄一黨尊政,把共產黨變成國家社會黨,要恢復中華民族的榮譽,出兵進攻台灣日本朝鮮越南,實則上除了名稱外,一切不變,人民同樣不可能自由組黨,沒有民主政制,習總繼續獨裁,熟口熟面,那就是普京正在做的事情,愛國不愛黨支持者到時又要再解說一下了!假如每一次愛國都要下長篇大論的註解才能合理化自己的愛國,為何還要愛國呢?如果每次講愛國都是分開中共愛國VERSION和民主VERSION,一般普羅百姓可否分辨得到呢,愛國愛到這麼混亂,不如一開始就不愛、不強調好了,如果要愛國還是收在心裏的最低層次,說出來的愛往往都不是愛!

中國是一個不正常的國家,愛國也請在中國變成正常國家後才講,中國不正常你去愛他,你又會變得不正常了!

盼支聯會痛定思痛 (學民思潮發言人 張秀賢)

盼支聯會痛定思痛 (學民思潮發言人 張秀賢)

「愛」從來都是個人選擇,怎樣逼都不能逼任何人愛甚麼。同樣地,不論是那些不容批判的國民教育,或是任何民間活動,均不應強加「愛國」至任何的個體身上。這次「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爭議,支聯會的做法當然不智,「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老師亦指此主題相當愚蠢。「愛國」,本身就應是一種個人選擇,主題令人聯想到支聯會欲加「愛國」至參與者身上,本土派及城邦派對此提出異議並無不可。

在1990年的時間,以「愛國愛民」來形容當時香港人的共同精神及價值亦是合理的描述,但到了2013年的今天,「愛人」比「愛國」更為重要,建制派以「愛國情操不足」推行國民教育,教授學生愛國思想,牴觸了個體的自主性。同樣地,悼念「六四」或出席六四集會未必須認同國民身份,即使你「愛國」與否,只要你有着同理心,對政權殘酷對待人類的悲憤,亦可悼念「六四」。

最近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對「六四事件」的民意調查顯示,有78%介乎18至29歲年輕人支持「平反六四」,比率為近年新高。至於在去年的身份認同調查中,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程度高達8.5分,而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程度則為6分,兩者同樣是近年的紀錄。可見支聯會將「六四事件」連繫至「愛國」或「國民身份認同」,並不符合現時年輕人的取態,惹起迴響亦是正常狀態。

在多元文化下,「愛國」本不是罪,「愛本土」更不是罪,但不能以「愛國」或「愛本土」為名,向弱者抽刃。若因為堅持己見,死守教條或咒罵異見者,均有違多元精神。徐漢光先生當然可以不同意「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老師的意見,但不應以言語咒罵不同意見者,特別是本已是「六四事件」受害者的丁老師,徐先生立即辭去支聯會職務及公開致歉,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若因為支聯會現時做法不智,或因內部的一些不受歡迎的人物,而抹殺支聯會一直以來的功勞,亦是相當不智。但不論如何,支聯會亦應及時改革,應對將來的發展,以至回應本土派的疑惑。

我不是想否定支聯會多年來支援維權人士工作的功勞。可是多年來,對支聯會異議的聲音一直存在,至今年就因為一個主題捲起這場風波。支聯會最後選擇改變主題,放棄具爭議的「愛國愛民」主題,亦為不過不失之舉。面對本土意識的興起,支聯會諸君必須要檢討多年集會的模式,應留意民情變化,將本土意識及政治元素滲入集會內。但願這場風波落幕,支聯會能痛定思痛,與時並進。

張秀賢
學民思潮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