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星期四

普通話教中文所為何事 (自由撰稿人 陳仲明)

普通話教中文所為何事 (自由撰稿人 陳仲明)

蘋果日報2014年01月30日


十年母語教學,令香港英語水平全線下滑,最後以孫明揚一句「不得不承認,現時本港學生的英語水平,與令人滿意仍有大段距離,且仍有大量改善空間」而「微調」作結;但整整一代香港學生,卻無從選擇,只能淪為教改的白老鼠。如今,母語教學「微調」尚在進行中,成果未明。但一波未完,另一場教學語言戰爭已經悄悄打響了,就是普教中(普通話教中文科)。

事緣2000年,課程發展議會把普教中列為長遠目標,然後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協助推行。儘管沒有正式頒佈政策文件,但其實普教中已暗中「變相推行」。現行做法是把決定權交給學校,由學校自己決定是否改用普通話教中文科。2005年語常會做過調查,發現用普通話教中文的中小學共有208間,且有166間準備5年內改為普教中。


2008年,語常會推出計劃,幫助中小學推行普教中,在2008至2014年間共有160間中小學參加。如此一來,假設當年的166間中小學有一半參加了語常會計劃,以現在全港中小學共有1,088間(不計國際學校)計算,全港普教中學校的比例已達34%,實際數字當然更高。可見,不待政府正式頒佈政策,許多學校已紛紛轉為普教中。

有此現象,家長的態度是關鍵。家長想下一代學好普通話,多一技之長,於是把子女都送進普教中的學校,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知道,中文科的根本目的是學好中文,要學普通話,已經另有普通話科。香港向來是用廣東話教中文的,轉用普通話教,對學生真的比較好嗎?普教中的政策源自2003年語常會的《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但細看文件,就會發現制訂政策時論據是相當混亂的。語常會共做了三個研究報告以「論證」普教中是對的,但在文件中,自己卻又說「研究的樣本很少,因只有少數本港學校採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以及,各項研究均採用不同方法評估學生在學習中國語文科的進度,以致較難就研究結果作出比較。」


既然如此,正常做法是否應該做更多研究,然後再推行政策呢?但事實卻不是。儘管自認論證不足,語常會卻直接得出結論:「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科的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有所進步,他們在中文寫作方面的能力,亦較以廣東話學習的學生為佳。目前仍未有確實證據,證明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的學生的一般中文能力會有所改善。」可見當初決定推行普教中時,根本不是基於理論支持,而是「先實行後檢討」,把學生當作實驗品。


當年政府推行母語教學,好歹也引用了不少海內外研究報告,「證明」母語教學有助學生學習,才正式推行。儘管實施效果差強人意,但起碼功課「做到足」。如今改用普通話教中文,亦屬於教學語言變更,茲事體大,豈能如此兒戲為之?還是政治掛帥,事在必行?


再說,雖然母語教學需要「微調」,但「母語教學有助學生學習,因大多數學生較喜歡以母語學習」依然是政府的定論,香港學生的母語是廣東話,不是普通話,現在要學生以非母語學習中文科,是否自相矛盾?普通話教中文事實上是否壓縮了廣東話的使用空間?還是說,大家都不介意呢?


廣東話不但是香港的語言,更是香港文化的核心。幾十年來,香港人引以為傲的各種流行文化,如電視劇、電影、音樂、舞台劇等,無不以廣東話為載體。隨着中港繼續融合,有朝一日,如果要說香港跟大陸還有甚麼不同,強勢的廣東話文化將是港人的最後依託。在課堂上用廣東話學習自己的語文,是香港人的基本尊嚴,也是廣東話地位的象徵。如今,港人竟主動自毀長城,想來簡直匪夷所思。


在教育局網頁「語文學習支援」一欄下有這麼一段話:「雖然基本法規定中英雙語為本港法定語言,但接近97%本地人口,都以廣東話(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作為家居及日常交際的常用語言……」原來在教育局眼中,97%港人每天在說的廣東話,連成為法定語言的資格都沒有。普教中真的不是要排擠廣東話嗎?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陳仲明
自由撰稿人


 
過去十多年,全港普通話教中文的中小學數量激增,現已超過三成。資料圖片

習總只容得下絕對服從 (自由撰稿人 陸炳峰)

習總只容得下絕對服從 (自由撰稿人 陸炳峰)

蘋果日報2014年01月30日 

許志永被中共當局判監四年,已經清晰地向全世界反映了中國大陸人權狀況急劇惡化,政治氣氛異常肅殺。和2009年因發起零八憲章運動而被重判入獄十一年的劉曉波相比,許志永及其新公民運動所關注和爭取的,僅限於爭取異地高考以及呼籲落實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這些訴求完全不涉及政治改革層面,不會動搖中國現時的政治制度和中共的執政地位。但是僅僅是這樣溫和及卑微的公民運動,照樣遭受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當局無情鎮壓。

除了許志永被判刑,中共當局亦繼續強力打壓異己,就在許被判刑前一天,北京國保以「尋釁滋事」罪名帶走著名維權人士胡佳。此外,烏魯木齊警方亦在25日對外宣佈已於十天前逮捕知名維吾爾學者伊力哈木土赫提,指控他勾結東突勢力、從事分裂活動等罪名。

伊力哈木現為中國民族大學國際結算專業的副教授,他長期為中國境內的維吾爾民族問題發聲,並在2006年創辦維吾爾在線網站。伊力哈木被捕後,維吾爾在線網站亦遭到關閉,中國官方聲稱該網站是煽動新疆恐怖和分裂活動的宣傳工具。然而維吾爾在線和中國許多維權信息網類似,僅是關注境內維吾爾人的人權狀況,以及對外披露被中國官方嚴密封鎖的有關新疆局勢的消息,完全沒有任何鼓動新疆獨立或宣傳「東突」運動的內容,而伊力哈木本人也沒有與境內外的東突或新疆獨立運動組織具任何聯繫。事實上,伊力哈木教授及維吾爾在線所主張的,僅僅是在中國憲法框架下,捍衞維吾爾人的基本權利和落實新疆的真正民族自治。然而,主張如此溫和的一位維族維權學者,最終竟然也逃不過中共國家機器的無情打壓和污衊。

習近平自十八大全面接掌黨政軍大權後,一面提出其「中國夢」的理念,讓外界對中共的政治改革產生遐想。但事實上習近平班子在過去一年的種種所作所為,卻是明顯讓人感受到毛左專政復活──先是火藥味甚濃的「七不講」、「八一九講話」、「九號文件」流出,隨後便是席捲全國的「網絡整風」,多名影響力廣泛、言論突出的網絡大V被當局逮捕(許志永便是在這段期間被拘禁)。此外,當局亦加大力度打壓民運人士,在過去一年中國大陸估計有近二百名民運人士被當局拘禁,數字為近年之冠。相較胡溫時代以「擒賊先擒王」為主的「維穩」,習班子的打擊面更加廣闊,手段更為凌厲,過去仍能在夾縫中苟且生存的溫和派及「擦邊打球」的曲線派,現今也被當局一一點名打擊,絕無漏網。有大陸網民對中共新一波的政治高壓,形容為「不只要殺叫得最響的公雞,而是要把所有會啼鳴公雞都殺掉」,因為他們「害怕天亮」。

我們幾乎已經可以肯定中國的政治嚴冬已經到來,而且這可能還是自六四之後最凌厲的寒流。在這樣的氣候下,對於政局受北京影響日深的香港來說,無疑是十分讓港人憂慮的。

首先在過去的一年,本港傳媒不斷遭受各種打壓,到2013年底及2014伊始,打壓更進入白熱化階段。先是滙豐、渣打等銀行懷疑基於政治壓力,不再於《蘋果日報》刊登廣告。繼而《明報》突然宣佈撤換總編輯劉進圖,考慮到《明報》的報道立場近年來也不斷軟化,而劉進圖也絕非作風強硬之人。香港新一波的傳媒打壓不難讓人感到和大陸有驚人的相似──僅僅是「溫和」及「中立」也不足以自保,因為今天當權者只留給你兩項選擇:要麼「擁護」,要麼「閉嘴」(或被閉嘴)!

其次便是香港的真普選問題及由此衍生的佔中運動,佔中運動在去年屢遭「幫港出聲」等染紅團體抹黑污衊,但這僅僅是「從名譽上搞臭」的一個熱身,最近有傳聞稱北京當局已經在深圳設立指揮部,時刻準備着直接介入打壓佔中。

故此,現今無論是看香港本身的「小氣候」、還是中國政局的「大氣候」,香港人都已經到了無路可退的逼切關頭。許志永的遭遇,留給香港人的,除了以往的同情和欷歔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警示──「溫和」、「理性」已經不再是反抗者的護身符,因為當權者需要的是永遠順從的奴隸!

所以在真普選的立場問題上,現在已經不存在所謂方案門檻「太高」的問題。北京當局一再強調不能放棄篩選,皆因他們不能喪失對香港政局的絕對掌控。在這個層面上,泛民即便不提出所謂門檻最「高」的「公民提名」這一軌,但任何不附帶「愛國愛黨」式篩選的方案,在北京眼中仍是充滿敵意和不可接受的,泛民各派大可不必為爭議所謂的門檻「高低」而自亂陣腳,更加不應自廢武功,在真普選一役開打之前,就平白放棄寶貴的籌碼和戰略空間,還有廣大香港市民應有的、不可或缺的選擇權利。


2014年1月29日星期三

評估報告 零分重做 (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蘋果日報

評估報告 零分重做 (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蘋果日報

一如筆者在十一月五日《荒謬評估》一文所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旅遊事務署編撰的《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結論就是提出增建酒店、擴充旅遊設施就能增加香港的旅客接待能力,並預期2017年旅客數字將達7,000萬人次,甚至到2023年突破一億,作為「發展」旅遊業的目標。坊間對此罵聲四起,蘇錦樑還說着「何不等多班車」回應市民指公共交通已不勝負荷的不滿,比晉惠帝名言「何不食肉糜」的更不知所謂。整份報告「垃圾」之處,可從兩個方面作出分析。

首先,可了解正式的旅遊承載力評估報告的大致「格式」。先衡量本地的資源等多個因素,並最少要包括四個方向──社會、經濟、文化及環境,每個方向都要有宏觀而詳細的闡述,如有數據引用更必須包含於當中。「社會」要提及遊客與本地居民的生活之間的關係狀況;「經濟」必須是宏觀分析遊客帶來的經濟運作情況;「文化」所指的並不是建設西九文化區,而是目前旅客與本地社會文化的交流情況,例如Agn箢s b簡體字招牌、大陸用語所形成的文化衝突;「環境」並不純粹與生態有關,亦包括例如旅客帶來的交通負荷所引發的廢氣和噪音、鐵路電力來源的發電廠排放,住宿和餐飲業的污水排放、垃圾數量等因素。然後才對現有的旅遊和配套設施、人力資源作出評估,衡量是否足夠、過剩或不足。


繼而看看政府的報告有何缺失。報告大部份篇幅述說旅遊和配套設施不足,而且「社會民生影響」和「經濟影響」放在第七和第八章,簡直本末倒置!第七章僅一頁多,也未有提及目前遊客帶來的社會問題(例如搶購日用品、奶粉,或市民與遊客之間因為人滿之患、習慣差異形成的衝突),無視市民的不滿;第六章「本港公共交通網絡的載客能力」,大意是運載能力還有剩餘和發展空間,根本就是歪曲事實。第八章「經濟影響」同樣篇幅極少,也只吹噓所謂的經濟成就,沒提及中國遊客的巨額消費引發通脹,和消費偏好導致經濟失衡,使藥房、金飾等高消費品店充斥影響市民日常生活。文化和環境方向更不見於報告。第四章「旅遊設施容量」僅提及四個地方(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昂坪360和太平山),就反映政府看待「旅遊景點」的眼光是非常狹隘;或對應旅發局/旅遊事務署有着「購物等同旅遊」的觀念,報告沒提及商場、商店設施,可看成政府是自相矛盾。
順帶一提,港人也嚷着「放假要到日本、南韓、泰國『掃貨』」,就知政府的觀念是徹底錯誤的觀念。更是一直以來香港的旅遊業重點就是一般人所云「風土人情」,學術分類就是文化旅遊(Cultural Tourism),就能引證香港旅遊業興旺與否根本與購物全無關係。


總體可見特區政府這份研究報告是亂做一通,以「只要增加旅遊和配套設施就能增加旅遊接待能力」作結,就是無視超量中國旅客形成的社會秩序和港中矛盾問題,以及旅遊業過份依賴中國客源而出現多種亂象。但報告內容如此,實在不得不聯想「港共傀儡政權為中共透過遊客對香港進行入侵殖民作鋪排」之說。


香港旅遊業的出路,就是要放棄依賴中國遊客,更要放棄「購物等同旅遊」這超錯的觀念。簡明而言就是回到九七前,沒有中國遊客但旅業興旺非常,就是要走回這條舊路。客源問題,筆者上一篇撰文已經論及,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個適當的旅遊政策和業界會否走回正軌經營。


縱有所云「自由市場」不應設限,但就秉承「自由」之說,生意可以做多也可以做少,可以5,000萬人次帶來2,500億收益,也可以設法只做2,000萬人次帶來1,500億收益。再加上過量旅客造成眾多問題所形成的社會成本,我認為這說法絕不為過,而且也算符合經濟學cost effectiveness理論。但無論如何,這份報告市民肯定不接受,「零分重做」設法廣迎四方客及化解社會危機,才是坊間的最大公約數。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


厭惡(作者添馬男)主場新聞

厭惡(作者添馬男)主場新聞

北京維權律師許志永被判囚四年,北京仲好意思問香港人心點解未回歸,仲詐儍扮懵。今時今日,唔少香港人厭惡內地一切,由行為層面如自由行行李車轆腳、財大氣粗、隨街吐痰蹲坐,到反內地新移民來港爭資源,攞福利,再到內地制度敗壞,貪污橫行,貪婪、行騙、社會道德淪亡、領導人醜聞,再加上近年瘋狂維穩,壓制異議聲音。許志永為民工子女爭取平等教育機會,要求領導人公開資產,就被判四年,政治如此黑暗,你話有冇人會真心支持共產黨。整個共產黨政權形象,由2008京奧後一路變壞。你可以講係一種集體情緒反射,唔一定理性,但我絶對理解厭共情緒。
華叔那代一直期望中國會逐步變好,即使在香港爭取民主,其終極目標仍然係希望香港可以影響內地,將中國和平演變。呢種大中華膠家國情懐,同屈原一片丹心為楚懐王一樣,折磨死多少中國知識分子。你叫香港人理性地區分內地好與壞,既有壞一面,亦有好一面,不應過分偏激,但我相信,香港人會逐步走向徹底否定共產黨及內地一切,因為過去香港人謹守一套禮義廉恥公正公義等價值觀,今日正正被共產黨打倒。許志永一案,共產黨站在香港人核心價值對立面,一個只要具備常識之人,都會對此政權感到厭惡。
呢種厭惡情緒,會隨住內地官員及官媒指指點點而加劇,大家睇到自扶植梁振英上場後,一大棚古靈精怪紅衛兵式團體湧現,用內地一套不文明方式去扮壓力團體、搗亂、搞事,製造人為混亂,呢棚人每一次出現在電視新聞,共產黨形象就會再減分。周融愈高調去宣傳其歪理,巿民就愈慶,等待大爆發。
中國窮得只剩下錢,離現代文明標準愈來愈遠,大中華膠們一直天真認為巿場改革會帶來中產社會,創造民主化社會條件,三十年後,大家要承認係錯誤,內地中產只會爭取消費自由,其餘一切漠不關心。內地大量留港大學生,在香港這片仍相對自由的土地上,會為許志永判囚四年一事,站出來抗議嗎?才不會。我曾幾何時也自認係一個理性香港人,唔應該全盤否定內地一切,要分進步與落後,要支持內地走向中產社會,對中國變革抱有希望。
今日望返轉頭,只有用三個字作總結:「戅居」!

2014年1月28日星期二

回應《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諮詢文件》(作者︰《普世頻道》 ,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輔仁網

回應《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諮詢文件》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計劃「減廢-收費.點計?」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進行諮詢,垃圾徵費的實施,將全面地影響香港每家每戶。對於一個影響如此龐大的計劃,市民實在值得花時間閱讀和及早回應。我們組織這方面的思考,列舉以下幾點初步想法,期望拋磚引玉,引發更多討論。

「以收費推動」的原則問題

按整座樓宇所棄置廢物的總重量而徵費是不設實際的做法。這並不會減低市民棄置垃圾的念頭。因為在同一棟大廈內,反正棄置垃圾的多少,也是整棟大廈收費。一棟大廈動輒二、三百戶人家,難以推動整棟大廈的住戶合作一起減廢。人們便會存有「我棄置較多、或較少垃圾,也是一樣要收費」的心態,多棄置也沒所謂。結果就是錢給了,垃圾並沒有減少。
垃圾徵費,費用數十元一個月,對中產人士毫無阻嚇力。然而,基層市民的負擔無疑是增加了。試想想大多數劏房戶生活已捉襟見肘,額外的垃圾徵費簡直是雪上加霜。結果政策是懲罰窮人。
另外,收費政策對人的基本假設出現問題。把每個人都看成「要罰錢你才會做」,人就變成要被政府監控懲治的生物,漸漸養成人們被動地被管治,而不是積極參與共同治理社會的公民。

到底垃圾徵費有多「環保」?

究竟垃圾回收如何處理?它們最終還是被送到堆填區嗎?究竟香港的回收業能否承受全港垃圾的回收?近年,香港的農業不斷地被扼殺,連郊野公園也快被規劃成豪宅用地,廚餘又有多少真正用來作堆肥之用?如果以上的問題不能完善處理,垃圾分類和徵費,不是反而用更多膠袋、更不環保嗎?希望相關部門要能明確地交代回收後的處理。
除了分類回收處理問題外,因新政策實施後,大廈會安裝更多CCTV作監察之用,相關部門改變垃圾收集模式,甚至每棟大廈派員為垃圾量重徵費,最後又要派員打開每個垃圾膠袋回收內裏物資……這些措施,所增加的行政、文件、資源負擔,到底整個計劃有多「環保」?花費這麼大筆錢,變相花更多資源,環保成效實令人質疑。
此外,垃圾徵費即表示要先在家把垃圾分類。香港人的住屋面積小,要騰出大量空位讓垃圾儲放至下次垃圾回收期限,實在為家庭帶來不便,也不符合空間運用的效益。

隨之以來的監控

實施垃圾徵費,同時必然帶來相關監控措施。文件也列出考慮安裝更多閉路電視(CCTV)以監控人們丟垃圾的情況。全城的CCTV的數量必定激增,屆時,全民不是受到更強烈的監控嗎?
以台灣為例,街道垃圾筒大幅度減少,以免人們把家居垃圾棄置,甚至還引入專員監控捉人丟垃圾的經驗,例如台灣有一男子,在街道上邊行邊吃便當,隨手丟棄手上飯盒,被指丟棄「家居垃圾」而被捕。香港若隨政策增加此類型監控措施,將增加警民衝突。警察與政府,將更全面地監察香港市民的一舉一動。

從搖籃到搖籃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一書指出,新一波的工業革命,應該是人類的科技和智慧,可以生產出對世界無害又可以完全循環再用的產品。透過生物新陳代謝,以無害可分解物料製造的坐墊,用完丟到泥土中可完全分解,為土壤提供養分;透過工業新陳代謝,生產商售賣服務例如「一百萬小時看電視」,便可回收整部電視,讓電視裏大部份零件可被多次使用,而不需變成爛鐵與其他回收物熔化,削弱原材料的品質。學習自然生態中從搖籃到搖籃,枯草落花不是廢物而是養分,香港政府要真正減廢,應從此根本原則入手,透過稅收優惠或政策,鼓勵甚至強制企業循此方向發展:企業必須解決到自己生產出來的貨品,不成為有害垃圾,而是永續地回歸自然或高效能地循環再用。

責任的不平衡

反過來說,垃圾徵費計劃只是向消費者收取金錢,期望藉由金錢鼓勵回收減廢。問題是人在香港,製造垃圾是難以避免的事:君不見每年中秋,定有新聞報道月餅包裝如何奢華,建立品牌令貨品使用更多不必要的包裝;社區經濟的消失,購物習慣的改變,亦令市民難以過「零垃圾」的生活。只向消費者徵費,卻對有份生產垃圾的企業毫無要求,把責任推向個體,而漠視垃圾生產的結構性因素,是責任上的不平衡,政府亦推卸自己管制企業的責任。

參考香港經驗

尤記得三十年前的香港:那時菜販賣菜用咸水草包紮,人們自攜器皿去雜貨店買散裝鹽;在街邊小販檔吃碗仔翅,端著碗站在一旁吃,不用發泡膠盒膠湯匙;人們向科藝公司租用電視機和錄影機。那時候買與賣之間,可以把垃圾減到最低。是什麼原因令香港改變了?極需仔細探討:企業改變消費習慣,引入廉價但破壞環境的膠袋,社區經濟破落等等,都可能是其中一些原因。
二零一零年反高鐵,才認識到在菜園村等農村裏,生產極少廢物。家中廚餘可作肥料,穿爛了棉衣丟到泥土中又可化成養分;農民甚至主動到附近的豆腐店收集豆渣作有機肥料,養漁的到麵包店收集麵包糠餵魚……這些能做到自給自足,消化社區垃圾的農村,卻被政府逐個逐個消滅,與減廢政策背道而馳。日後全港收集到的廚餘,又要往哪去堆肥呢?

為此,我們要求政府:

1) 垃圾徵費影響深遠,長遠加增家中婦女和基層市民的工作和經濟負擔;然而是次諮詢引發討論極少,與對市民所造成的影響不成比例,建議政府參考「和平佔中」商議日模式,到社區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諮詢,務求令全港市民和企業均認識到減廢的重要性,並平等參與討論可持續的減廢方案;
2) 相關監控措施,如安裝閉路電視,和設立人員檢控違規市民等,將加增警民衝突,亦侵害人權,不能推行;
3) 展示減廢的氣魄,制定企業減廢責任,實現真正對環境零傷害的長遠政策
2014年1月27日
回應《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諮詢文件》


2014年1月26日星期日

左右不是人(陶傑)蘋果日報

左右不是人(陶傑)蘋果日報

做報紙除了新聞要力求客觀,報紙的評論版,從來不必「左右平衡」。香港在英治時代,報攤百花齊放,那時是真正的新聞自由,大家覺得英國很好,所以沒有人反對英女皇。想看共產左報,可以看「文匯」。想看國府的親台報刊,大可選讀「香港時報」。欲知第三股勢力的自由知識份子怎麼說,可以看查先生獨立辦的「明報」──當年的明報,不是「左右平衡」的所謂「中立」,而是有別於文革極左與蔣家戒嚴以外見解的獨立,而獨立,也有鮮明的立場。
一份報紙體現的是辦報人的信仰:澳洲的梅鐸和英國的羅斯柴德勳爵各自有所信仰──如果老闆相信自由市場、反對極權,則報紙反共而維護人權,像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和英國「太陽報」;如果老闆同情貧苦階層,認為社會福利多派一點,則報紙左傾而對蘇聯有點「知識份子」的憧憬,如英國的「衛報」。
「每日電訊報」的評論版,不必撥出一半篇幅,刊登英國極左派元老彭東尼(Tony Benn)呼籲早日廢除皇室的言論。「衛報」的評論版,也不必刻意出讓另一半篇幅,刊登保守黨右翼政治家鐵比特(Norman Tebbit)要求限制巴基斯坦移民的論點,以示「客觀、公正、平衡」。
因為英國的讀者有水準,他們不是白癡。他們買一份報紙,想知道你到底主張肉食,還是素食,不必你同時說肉食有何營養,而素食又如何有益健康。他們想看主筆和報紙的主政者怎樣由一個角度看一件事,而不是想看你毫無立場,把報紙篇幅搞成一個雜架攤,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然後又以盾來「平衡」矛。
通脹厲害,報紙越來越貴,報紙老闆不可以只信仰銀紙,沒有其他。智商正常的真正知識份子,不會有興趣花七八元看一份想「左右平衡」的報紙。但是有人以為,向共產黨獻出一半篇幅,中國會諒解他們的「包容」和「平衡」。中國不止要你這亮光的一半,漸漸他還要你黑暗的另一半,所以我崇優,我一貫覺得,英國的報紙太好看了。


 陶傑(2014年1月26日)

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車毀人亡(陶傑)


車毀人亡(陶傑)


特區十六年,越混下去,越令人覺得英治之優越。
人家從來不必普選,香港市民管得服服貼貼。總督每一任空降,來到香港,不必有朋友,沒有人情關係網。
由邵逸夫、包玉剛,到小廠家和餐廳東主,英國人給你在歐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開拓市場,只要你苦幹,做生意的環境一定合理公正,商家沒有一個對英國人的政府有怨言。
除了香港的左派,「文革」時奉命暴動了一陣──其實他們心裏也眷戀着這片沒有赤化的安樂鄉──香港歌舞昇平,即使遇上國際的石油危機、環球衰退,英女皇的徽像,是誠信的品牌,跟着港督會同行政局,人人悅服。
只有大陸不斷給香港添煩加負擔,英國人無負於這個遠東的小島。譬如,香港滿山滿坑的木屋,是一九四九年之後才湧現的──大陸赤化,急湧來一百萬難民;一九六二年,大饑荒又翻山湧過來幾十萬。
三四十年代,香港的人再窮,也還住四層騎樓詹瓦的唐樓,沒有水廁,倒夜香。四十年代沒有什麼木屋區,中國內戰,才將難民排放來香港。英國在戰後也很窮,經濟學家凱恩斯去美國,找艾森豪借錢,看美國的臉色,美國人還算利息。到一九五六年,倫敦市民買煙肉和雞蛋,還要排隊配給。香港的木屋貧民,英國沒有福利照顧的義務,也沒有這個財力,只有靠鄧肇堅和何東等人捐獻,皇室賞以勳章,香港同舟共濟。
面對中國大陸的亂局,四面環險,英國人還能保留香港七成土地的郊野公園,一大片翠綠;大嶼山不必「開發」。一九九七年,鄧小平以小人之心,懷疑英國花光香港的儲備,英國人很君子,給你留下七千億。
中國還警告香港勿開放福利,以免「車毀人亡」。現在呢?它自己的敗家仔「當家作主」,不斷的派錢,香港真的步向車毀人亡的結局。所以,香港下一代必須失憶,不要知道以前的一切。對過去無知,你還以為今天很有尊嚴,一切皆自欺欺人,冷眼旁觀,殖民主義安居樂業,真好。


2014年1月20日星期一

鐵頭先生的國家觀念高度配合中共國的黨國觀念

鐵頭先生這段回應是在2000年,身為一個出色的政客,一個出色的民族主義政治人物,十多年前的時情,假如今天有另外一種看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民主黨很多事情上都有沒有一套很清晰的立場,例如最低工資問題、又例如早期的國民教育事件,民主黨都沒有清楚的立場,直到群眾有清楚的怒吼下,才會歸邊,但唯獨是講到國家主權的事情,他的立場往往在開始的時候己經很強硬和清晰,令人嘖嘖稱奇。

鐵頭先生是一個反共的政客,他的國家觀念與中國共產黨的國家觀念卻幾乎是一樣,令人嘆為觀止。
現代文明中,大都會尊重當地人對前途的自決,當地居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前途,住民自決權雖然不是國際法則,卻都是一項國際人權的指標,這是很多現代人權鬥士的原則。

香港社會對中國境內的民族自決卻另有一套非普世的準則!鐵頭先生把台灣的主權變成附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所以台灣人的獨立與否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答應! 這個主權原則只是中共國單方面的宣稱,世界各地,特別指出是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個聯合公佈,只是認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沒有提及和承認台灣附屬於中共國之下,即是說美國也可能認同中國大陸附屬於中華民國(台灣)之下,鐵頭先生把中共國的國家觀念強加於台灣人民身上,不符合國際也不等答合台灣人的意願! 台灣人民絕大部份選維持現狀,拒絕與中國大陸統一。在聯合國方面,七十年代的批準中共國入聯,但也從來沒有拘趕中華民國出聯合國,只是中華民國自己退出聯合國,台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好明顯沒有甚麼的從屬關係!

中華民國憲法的修訂權只有在全體中華民國國民身上,鐵頭先生從來不是中華民國公民,其實鐵頭先生有甚麼資格討論台灣的去留呢?

2000年,鐵頭先生何俊仁在立法會回應台灣全民投票獨立的問題:台灣非整個民族無自決權

2014年1月18日星期六

香港飯民組織的集體自殺,令人嘆為觀止!

一單新移民的綜援案,令香港反對派陣營產生嚴重的分裂,在香港民間普遍不滿自由行和大陸移民不設限來港的社會環境下,香港的反對派公然與民意作對,由硬碰硬的方式回應港人,情況有如自殺!

這份傻膠廿一人的聲明,其實都幾有趣!
 
原來號稱香港反對派中最左的梁國雄議員沒有簽署,長議員為何不參與民主黨和工黨的聯署呢?會唔會有一個解說呢?真的是有趣,香港每天也有很多的問題,例如最近梁振英的施政報告,民主黨和工黨等都沒有激烈的反應,但在新移民的綜援問題上,就情緒激動義無反顧,連選票也不要,他們要立即飛撲出來反擊,這種重視程度令人覺得他們是香港人的政黨還是新移民的功能界別!


這份聲明指要依國際習慣處理單程證,可是現代世界上的國際習慣就是除了家庭團眾的原因外也要有經濟能力審查才由當地政府批準移民。這幫飯民指單程證要依國際慣例,但係現實又不是如此,香港的單程證不是香港審批也沒有經驗能力審查,與外國人移居香港完全不同。如果依中國國內的慣例,中國大陸有戶籍制度,由移入移民的城市作出審批移民的資格,移入移民的城市答應,移出移民的省城才會取消移民在當地的戶藉。現在的香港單程制度又不是如此,既不是國際習慣也不是中國的方式,香港單程證到底是甚麼東西呢,一套強迫香港接受的殖民制度?!
 
這份聲明的另一個奇怪是公民黨的簽署,公民黨除了毛姨姨外,其他的立法會議員都簽署,這件事由於工黨很早己表態支持新移民綜援一年變七年,民主黨因為蔡昌昌的參與,也好像很有關係,但是公民黨沒有涉及事件,公民黨的簽署顯得很奇怪。從政治和選票角度,公民黨現在這個時候參與支持新移民綜,時機上是錯誤的,公然與全港的民意和港人的感覺作對,連長毛都可以唔簽,為何公民黨要去簽呢?即使公民黨可能覺得案件沒有問題,也不是法官的問題,而是基本法條文的問題,公民黨也可以選擇不參與,現在的情況令人覺得你們的政治智慧不足,智慧零蛋,現在公民黨與工黨和民主黨一同支持新香港人,綑綁在一起,公民黨是在送走選票和進行自殺嗎?!

今次的聲明是否一種表態的行為,表明自己支持愛國愛港,一個由中國國族主義統治下的香港呢?現世的中共國族主義就一種法西斯種族主義,這幫人希望參選特首,要北京獨裁者明白他們也是自己人,放心給他們入閘,甚致不惜放棄自己的原則!


假如蔡耀昌因為FACEBOOK被語言攻擊而報警,這幫飯民又支
持昌昌的行動,其實是反映了這幫飯民的質素可能比民建聯更差!
幾有趣的是,愛港力港乜聲等等親建制的組織對這班飯民過去都是一直追殺,在網上喊
打喊殺,這幫飯民也沒有做報警撚,可能也是基於言論自由的關係,另外警方一直借這些偏言隻語作出政治迫害,報警投訴很可能會淪為政治迫害的工具。可是今次蔡耀昌在綜援案後,被網民不斷攻擊,這幫飯民就按耐不住了,才是十數日就要搵警察幫忙了,這班人根本就是支持網絡廿三條!在網上的世界裏,很多人在過十多年間不斷把建制派如董伯伯、掃把、假如我是譚乜忠、卡片梁等等,年年月月日日人身攻擊,這些建制派的人物雖然也想把網上的攻擊意見消取,他們也望警察拘捕網民,但建制派也很少要出動警察去幫忙,反而一眾標榜自由民主的政黨人物卻去支持報警,希望警察因言論而去拉人封舖,今次事件真的是令人大開眼戒!

可能這幫飯民政客以為自己墮入了當年國民黨與民進黨選舉的角色,這幫飯民以為無論國民黨做了甚麼事,即使是殺人放火都好,那些淺藍深藍的選民必然要投票給國民黨!
飯民也可能認為,無論飯民做了甚麼事,支持民主的人就一定會投票給他們,絕對不投票給共產黨,所以他們以為可以為所欲為!如果民建聯係衰人,飯民就可能係奸或者係傻,誤判時世,飯民覺得香港人根本沒有選擇,只有支持飯民組織繼續可持續民主運動!早前的港視事件和阿叻的挑釁,飯民好像忘記了無線的一台獨大都可以被香港人搞到雞毛鴨血,歷史不會直接地重覆,但總是會重覆的!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27252760626337&set=pb.489936171024665.-2207520000.1390028855.&type=3&theater
2014年1月17日
就終審法院就新移民綜援的居港年期規定的判決立場書

2013年12月17日終審法院裁決2004年政府將申領綜援的資格由居港1年收緊至居港7年的做法違憲(案件
編號:FACV2/2013)。就上述的判決,我們的立場如下:

1. 社區組織協會蔡耀昌因參與綜援案,他本人及其家人的安全遭人威脅,在其個人社交網站內收到大量惡意留言和恐嚇,雖然蔡耀昌已報警,我們對這些恐嚇行為表示震驚和憤怒,並嚴厲譴責有關違法言論,要求警方徹查。

2. 我們尊重及認同法庭的判決,有關判決維護了人權作為香港的核心價值,使人享有免於飢寒的生存權。

3. 綜援制度所保障的是「基本生活」的維持,是一張安全網。綜援協助的對象,是生活困苦而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的人士,綜援制度應該是基於需要,而不是申請人的居港年期。

4. 自1970年以來,公共援助一直是以居港一年作為界定在港長期居留,作為申請資格。至2004年,政府才把居港年期一年增加至七年,導致很多有需要的香港新移民家庭得不到援助。我們認同把申請綜援的資格恢復到2004年前的規定,只要是香港居民有實際需要,便可申請綜援。

5. 我們認為家庭團聚是國際基本人權,並支持維持以家庭團聚為目的的單程証配額。同時,我們要求特區政府應行使審批入境權,使審批制度能彰顯家庭團聚的原則。

6. 最後,我們希望判決不會加深社會對新移民的歧視。綜援的新移民領取者大多數為貧窮家庭的婦孺,幫助新移民能有助他們融入香港社會,在將來共同為香港貢獻。


聯署立法會議員:
何俊仁 李卓人 涂謹申 梁耀忠
劉慧卿 馮檢基 李國麟 湯家驊
何秀蘭 張國柱 梁家傑 胡志偉
莫乃光 陳家洛 梁繼昌 郭家麒
郭榮鏗 張超雄 單仲偕 黃碧雲
葉建源
2014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