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星期一

普通話也是方言(馮睎乾)

普通話也是方言(馮睎乾)




支持普通話教中文者,認為學生操流利普通話,就能「我手寫我口」,筆下自然流出「標準現代漢語」,這觀點有兩個問題。第一,以普通話學中文的大陸人,平日寫作亦不見得「標準」,內地文章充斥潮語俗語,例如「逆風翻盤」,不見經傳,似乎源自網絡遊戲,「標準」嗎?事實證明:即使以普通話學中文,寫作也不免夾雜潮語土話,偏離所謂規範。如果真以「標準」為目的,關鍵是作者必須自覺,且自律。從前香港人一直用粵語學中文,難道就寫不出雅潔的語體文?
第二,很多人似乎誤解了「標準語」一詞,以為「標準」等於「最正確」和「完美」,細心一想,便知道這種理解有多荒謬。《人民日報》的中文,大部分是「標準現代漢語」,你認為那種文字體現出漢族語言的最高水平嗎?語言學上,「標準語」是相對「方言」來說的,說白一點,「標準語」就是大眾(往往即大多數人)認同且理解的語言,所以又叫「共同語」──這就是它的唯一意義,不涉及好壞高下的判斷。標準語從來不比方言更高尚、更正確,它只是更普及而已。以文藝角度看,粵語入文根本沒有問題,正如老舍作品用大量北京話,張愛玲也夾雜上海話,反而更添風味。
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說:「在學術上講,標準語也是方言,普通所謂的方言也是方言,標準語也是方言的一種。」(見《語言問題》第七講)不愧為大師,這些才叫學術。普通話的底子是北方方言,歷史上北方話一直受不同民族的語言影響,例子俯拾即是,如普通話「挺好」的「挺」,文言文沒這用法,「挺」根本是滿洲話的副詞「ten」,義為「很」、「甚」(見愛新覺羅瀛生《滿語雜識》第四卷)。可見普通話本質上不但是方言,更是大受外族影響的方言,只是政府通過行政手段,讓這種方言通行全國,才成為所謂「標準語」。若說方言不能做母語,則普通話也不能稱為母語,中國人就淪為一個沒有母語的民族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